场景一:知道有误区,但不记得有哪些误区了……
在7月,我和一个朋友一起聊到了樊登读书会,她很喜欢在开车的时候听。她跟我推荐了一本亲子的书,叫作《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》。她说,很可惜自己的孩子已经大了,当时听完了那本书之后都想着再生个二胎,就按照书里讲的方式来做。她很后悔,书中讲到的很多误区她都躺枪了。我就很好奇是什么样的误区,她思考了一会儿说:“反正就是有好多误区。”
知道有很多误区,但是不记得了。那时我就在想如果都不记得了,那如何转化为我们的行动呢?

场景二:书听完了,就是听完了……
8月中旬,在赴约的地铁上,我塞上耳机,出于好奇点开了樊登读书会里的这本书《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》。真的非常有收获。听的过程中有很多亲子的画面都会意义浮现在我的眼前。那次,也是我第一次,听完樊登后,把这本的照片发布在了我的朋友圈。当时想的是我要立刻把当中讲到的方法回去实践。关于“情感引导”确实做了实践,感觉很不错。

场景三:半途而废的思维导图……(导火索)
8月底,想用思维导图来绘制一本书,当时立刻想到的就是《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》。之前,我每听一本书,我都会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,无论是《深度工作》、《母爱的羁绊》、《赋能》、《他人的力量》等等。甚至是拿自己做过实验,如果我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我能够记住多少内容,如果我不用思维导图光听的话能记住多少。确实,如果光听,第一,我听不下去,第二,我记不住。为什么要绘制《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》,是因为过了一段时间,我确实跟最前面提到的那个朋友一样,我知道有很多方法,但是我不记得有哪些方法了。



我找到一个教室,开始边听边绘制。绘制到一半,我停下来了,我画不下去了。我看着未完成的思维导图,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:我为什么一定要把一本书的内容全部画完呢?
我反思自己:
我前面画了那么多书的思维导图,画完了之后,好像并没有形成长久记忆。
我问自己:
画完了又如何?我为什么一定要还原书本的内容呢?
我继续问我自己:
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?
答案是——我想让我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。这样的话,看完这本书与成为好妈妈之间就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了,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书里哪一点我特别有启发,我把它转化为我的行动,就可以助我成为好妈妈。
场景四:读书应用,有去用才有用……
于是,我停下笔,自信思索这本书到底哪里触动到了我。那就是情感引导。
又重新听了一遍“情感引导”的4步骤之后,我就开始实践。
在和女儿一起去买水果,回来路上她拎不动了想要我帮忙,我通过“情感引导”的方式,她学会了坚持,把水果拎到了家。
女儿上舞蹈班,一直不喜欢勾腿,通过“情感引导”的方式,她学会了练习。无论是课间还是回家,她都会坚持练习,即使一开始做不到或者做不好,她只要练习,她最终就能做到。
女儿洗澡时不喜欢淋水,那天她主动仰起头让我帮她冲洗头发,通过“情感引导”的方式,她学会了主动,然后她会一连好几天都主动帮奶奶扔垃圾、主动摆放好玩具、主动和妹妹分享玩具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不断地实战,同时也不断地总结,总结的不是她做了什么,而是我做了什么改变让事情会出现这样的结果。


感悟
9月的现在,我在北京。在今天的课堂上,听到了一句话,觉得和这个主题特别贴合。Learning is about creation not consumption(学习是创造而不是消费。)读书也是一样。成人读书更多的是学以致用,与自己产生连接、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更加的有价值。

读书,未必要读完。
书读完了,不用,那还是没用。
书读完了,用了,或许真的就会有用。
这也是我最近特别想分享的一点感悟。学无止境,或许成长来到了某个路口,真的会出现AHA的场景,茅塞顿开。
如果你是思维导图实战派,可以尝试。未必是要用思维导图整理出一本书,这样的思维导图才有价值。其实真正的学习就是创造价值,不是为了学而学。

如果你不是思维导图实战派,可以学习。能够有这一层的感悟来源于思维导图不断地提醒我要学以致用,用以致学。思维导图本质是思维的训练,这本身就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。
